今天来找几年前的同事来帮我写份推荐信,她很开心的跟我说原来我想去的大学和她从前就读的同一个学校。我们简单吃了份简餐拉面,跟她讲了为什么计划去香港。大热天的我们走了几公里去找打印店。我觉得几年不见,我和她变化都不大,我们都是没有太多心机的人。这世界没点心机可能不太行。她希望我尽快点拿到offer和visa因为世事难料。因为工地垫资我仅有的200块就都请她吃饭了。recommendation letter
中国生存和活着,其实是硬币的正反面。
我现在是看明白了,各行各业国人的一切收入都被压缩到了极限。人太多太多了,你不干,有的是人干。就算这样,还是觉得这些蝼蚁的数量不够用。
营业员,送外卖,送快递,装修工,工地工人,连我们这些承包施工的,拿到合同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亏损状态,按照合同额的10%亏损。完完全全地压榨到极限。
有个同事,几年前问我,为什么他觉得中国挺好的。我和他说,希望你以后不要被铁锤砸到,最后祈祷你一直有一份体面的工作。
去年他也失业了,笑嘻嘻地给我打电话说想找个地方办公。我说,省点钱留着办公吧。
自从换了承包公司后,我的客户质量有了质的飞跃,他们不再是打工族,而是真正上海的精英,至少绝大部分而言都是。他们的房产至少有数千万,资产更是过亿甚至数十亿。

而我们,捡些他们掉下来的面包屑也足以令家人饱餐一顿。
自2017年开始,我常常在失意时期去耀华路大众书局书店,今天发现居然已经倒闭了。好几次,我的offer都在这家书店里接的。我在这家书店里接到过大量的猎头电话,我们畅聊过背景薪资,包括交涉过工资。现在就这么倒闭了。可怜我卡里的40块咖啡券。
今天我在等一个很重要的offer,我无处可去只得找一个咖啡馆度过半天的时间。


23年,我最好的朋友要移民西班牙,他每天都痛苦的坐在我的办公室里,香烟熏的我们两个都睁不开眼。他像在给自己打气,又像在给我打气说40岁根本就不老,假如我们能活到80岁,40岁才刚刚过了一半,5年后拿到永居一切都刚刚好。他力劝我和他一起走,可我不喜欢西班牙,我想去US,他说哪有一步到位的事?
我到过西班牙,不是很喜欢那边的嘈杂,我更喜欢安静的德国。
短短两年过去了,不知道他近况如何,可我已经身陷囹圄。2年前的事情,西班牙和我的朋友都已成往事。
深有感触










